近日,两则新闻跨界引起关注:舍得酒业宣布在四川省遂宁市投资12亿元建设酒旅融合项目,该项目依托4A级旅游景区沱牌舍得文化旅游区,将引入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品牌酒店;另一则消息是,海底捞将与洲际酒店合作在成都打造双品牌酒店,根据网络消息,该项目于年前签约,将坐落于成都东部新区白金山水库海底捞总部,酒店的品牌包括洲至奢选与皇冠假日。
比起白酒品牌与社会餐饮品牌的主业,文旅、酒店行业明显投资回收期较长且投资回报率低,为什么酒店业会成为了消费品牌的新选择?
消费品牌,“卷”向酒店业
悉数从前,类似的跨界并不少见
知名白酒企业古井集团于2000年成立古井集团·古井酒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拥有且漫酒店、君莱酒店、君莱酒店·YUE、君莱国际酒店、城市之家酒店、城市之家·精选酒店、城小蜗无人电竞酒店、城小橙民宿等酒店品牌,根据其官网信息,古井酒店在营酒店数量达282家。
君莱酒店、且漫酒店
“硬通货”茅台2016年在位于贵州怀仁茅台镇开设了一家酒店——茅台国际大酒店。该酒店曾凭借“入住后每人每天可购买一瓶原价飞天茅台酒”的活动迅速走红,一度成为茅台粉丝和黄牛的打卡地。2023年,茅台集团在三亚海棠湾推出了滨海酒旅融合项目——三亚海棠湾茅台度假村。该项目由四家酒店组成,总投资约22亿元,是茅台“酒旅融合”战略的重要一步。
三亚海棠湾茅台度假村茅台尊品酒店、茅台精品酒店
舍得酒业同样意在“酒旅融合”。
一方面,是当下白酒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消费代际断层、竞争加剧等问题。根据舍得酒业2024年的年度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为53.57亿元,同比下滑24.41%;归母净利润为3.46亿元,同比暴跌80.46%;资产负债率维39.58%,同比增加7.6%。
另一方面,沱牌舍得集团的大股东是复星国际,而ClubMed地中海俱乐部同属于复星旅文,双方师出同门,合作水到渠成。根据公开信息,舍得文化旅游区2024年接待游客数量仅为20多万人,如有国际知名品牌入局,再加上复星方面的文旅运营经验,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打开市场和知名度应该并不困难。
再说海底捞,其实海底捞并非首次涉足酒店业。
作为中国品牌出海的“优等生”,2022年底,海底捞将其除了大中华区以外的业务单独拆分,成立了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单独上市。2024年全年财报以及此前披露的季度数据,特海国际控股2024年的整体收入为7.783亿美元,同比增长13.4%。
2023年,海底捞看到了疫情后旅游业的恢复态势。2023年11月,其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日本JAPAN HAI公司,后者持有长野县轻井泽的酒店资产及温泉开发许可,并计划于2027年建成温泉度假村项目。此举标志着海底捞正式跳出餐饮,进军酒店业,海底捞方面表示,温泉度假村未来可为海底捞会员及忠实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添加消费场景以迎合消费者的多元需要,通过“餐饮+住宿”联动提升品牌溢价。
海底捞在国内新签约的双品牌酒店坐落于成都东部新区白金山水库片区,这里不光是海底捞的总部所在地,其还于此打造了乡村振兴项目农业生态谷,这个以“服务至上”而出圈的品牌与洲际酒店集团的合作同样令人期待。
从“体验经济”入手寻找新增长
消费品牌跨界酒店业的根本原因,是将卖产品、卖服务扩展至卖生活方式,是“体验经济”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从单一的消费需求拓展到多元复合的消费需求,也是消费品牌寻求继续增长的必然路径。
酒店不仅是住宿空间,更是品牌文化的沉浸式体验场,这样的“消费场景延伸”,MUJI做得非常用心且成功: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生活用品零售业务,MUJI将住宿单元分为酒店(MUJI HOTEL)、民宿(MUJI BASE)、用MUJI的风格重塑房间(MUJI room)和露营地项(MUJI CAMP),将自身的产品和独有的风格、理念融入进品牌的“第三空间”。
在酒店住宿行业中,消费品牌本身累积的会员基础也方便进行流量二次转化。比如,茅台酒店以“原价购酒”吸引粉丝,既能进一步消化库存又带动二次消费。
当然,越来越多的消费品牌入局本就很卷的酒店,究竟是为了“升维”做生意,还是为财务投资,还要看其后续发展。
(本文转载:酒店圈儿)